-
2024 / 11 /06
董煜:全面客观冷静看待当前经济形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全力抓好第四季度经济工作,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经济工作是党的中心工作。做好经济工作,需要科学研判经济形势,提出适应形势变化、引领发展走势的政策举措。今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沉着应对,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和新的情况。9月26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 -
2024 / 11 /05
李栋:创新治理模式,筑牢健康中国的基层网络
健康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石,也是国家繁荣发展的根本。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中,全民健康无疑是最亮丽的底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这句话道出了健康与国家发展的内在联系。从经济角度来看,健康一方面是宝贵的人力资本,将直接影响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增长,另一方面改善健康还能大幅减少全社会的总体负担。在中国语境下,全民健康已成为“健康中国”战略的核心目标。尽管目标明确,但现实中的挑... -
2024 / 11 /01
董煜:对增量政策,要有信心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一个十分关键的关口。对“一揽子增量政策”如何理解,各方有许多解读,有的流于表面,有的不甚专业,有的甚至出现误读。对此有必要加以澄清,引导各方正确认识经济工作精神。首先,“一揽子增量政策”是宏观层面的一次系统部署。10月8日国家发改委的新闻发布会,实质是9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的核心内容,在假期根据会议精神修改后,拿出来与各方见面的一个综合性方案。其出发点是落实9月26日的中央政治... -
2024 / 10 /24
达巍:世界不是非黑即白,大国心态当是包容自信
处于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的时代,年轻人应抱持怎样的心态看待这个世界?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论坛副主席、国际关系学系教授达巍接受央视网采访,鼓励青年人养成自信包容的心态,走出信息茧房,与世界多交流。 -
2024 / 10 /18
孙成昊:中美关系尚未进入“垃圾时间”
在对华实施战略竞争的大背景下,美国对华政策仍存在一些活动空间。中美都不应当将这段时间以及未来更长一段时间视为“垃圾时间”,双方都应当有所作为,努力扩展中美关系中的积极一面,争取不那么糟糕的走向和结局,避免落入“自我实现的预言”。 -
2024 / 10 /11
董汀:解读中国人的国际安全观
面对日趋复杂的世界格局,了解民意是制定有效政策、促进国际合作的关键方法。“2024民调:中国人的国际安全观”的展开,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视角,去了解当今中国民众如何看待国际安全问题、怎样认识中国在国际舞台扮演的角色,及当前国际形势如何影响与塑造民众对未来世界格局的判断与展望。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CISS)中国论坛特别邀请CISS助理研究员董汀,从中国民众国际安全观的谱性分析,及中国民众对中美关系、... -
2024 / 10 /09
唐新华:美国技术联盟策略演变与国际战略格局重塑
随着大国系统性战略竞争持续深化,结构性技术权力成为技术政治时代塑造国际权力体系和国际格局的重要支柱。当前,美国构建技术联盟的策略正从“小院高墙”向“多极技术联盟”调整,其重心从管控战略性新兴技术创新要素流动,转向侧重体系化争夺新型基础设施、技术供应链、技术生态体系等结构性技术权力。 -
2024 / 09 /26
李政:稳妥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聚焦战略安全、运行安全、应急安全三方面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稳妥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将为经济社会平稳运行持续提供坚强保障能源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当前,我国以煤炭为主的化石能源消费约占八成。同时,我国油气资源短板长期存在,区域性、时段性能源供需紧张问题时有发生,需要我们有效应对能源安全风险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