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学报》治理研究专栏
-
2022 / 05 /15
劳动力外流、农村集体行动与乡村振兴
摘要:中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高度重视因大规模劳动力外流所导致的农村集体行动能力下降问题。基于国际集体行动理论和社会生态系统(SES)框架,以农村灌溉集体行动为例,实证分析了劳动力外流影响农村集体行动的深层机制,研究发现:劳动力外流经由抽离村庄领导力、破坏村民积累社会资本、削弱农民的村庄归属感,以及降低农民对农业资源的依赖性等中介机制,对农村集体行动能力产生综合性负面影响;但是,劳动力外流对村庄... -
2022 / 05 /15
乡村治理及其转型的产权逻辑
摘要:农地产权制度是中国乡村治理的核心线索。由国家法律赋权、社会认同和农民行为能力三个维度所表达的产权强度及其差异,是导致不同乡村治理模式的内在根源。农耕文化、地权模糊及其关系交 易,构成了中国乡村治理的制度遗产。从“产权弱化—关系型治理”向“产权强化—契约型治理”的转型,决定了中国乡村社会从产权模糊走向产权明晰、从关系型交易演变为契约型交易的历史逻辑。在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制度框架内,农地确权所... -
2022 / 05 /15
乡村文化振兴与共同体重建: 基于浙江省诸暨市的案例分析
摘要:文化振兴是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而文化振兴的推动机制与乡村共同体的重建机制是同构的。在浙江省诸暨市的两个村落案例中,我们利用社会学对共同体的解释框架,从人才、组织、活动、空间和价值观念五个维度探讨了乡村文化振兴的结构性要素。我们发现这五个维度的要素彰显了政府与社会、村外与村内在各个方面上的沟通、赋能与合作。在外部资源引导和内部制度设计的支持下,诸暨市的两个案例村庄涵养了各具特色的优... -
2021 / 01 /15
中国精准扶贫的政策过程与实践经验
摘要:当代中国的精准扶贫成就令世界瞩目,是值得深入总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实践。本文基于精准扶贫政策文本提炼了35项政策工具,全景呈现了中国精准扶贫的政策实践做法。中国精准扶贫成就的取得建立在新型举国体制的制度优势上,这一体制以先进理念指引精准扶贫道路,以科学方法推进精准扶贫施策,以多种工具提升精准扶贫成效,通过理念指引、方法施策、工具推进“三位一体”共同创造了脱贫攻坚的卓越成效。精准扶贫实践... -
2021 / 01 /15
中国生态扶贫的理论创新和实现机制
摘要:生态扶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扶贫道路的重要内容,贫困地区广泛开展的生态扶贫实践是以“两山论”为精髓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贫困地区与生态脆弱地区高度耦合是中国推进生态扶贫的现实背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中国实施生态扶贫的内涵要求。中国的生态扶贫实践,路径多元,模式多样,主要包括参与生态工程建设、实施生态补偿政策、设置生态公益岗位、发展生态特色产业、开展易地生态搬迁五种类型。中... -
2020 / 11 /15
转型期乡村社会治理及其本土化分析进路——作为方法的社会越轨群体研究
摘要:作为一种社会问题类型,转型期乡村社会治理中的越轨群体,有其复杂的根源。它只有放入情境化的地方性知识中,方能被准确地理解。由此视之,并不存在纯粹抽象强、弱的“国家”与“社会”,可供套用来分析经验事实。同理,“本土化”研究进路也不宜抽象地被谈论,而应在“经验优先导向”“具体问题导向”“在地化理解导向”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地“生发”出来。在此意义上,社会越轨群体研究可作为一种转型期乡村治理本土化... -
2020 / 09 /15
从“小城镇 大问题”到“小城市 大问题”——“中国第一农民城”龙港镇跟踪调查
摘要:在多重转型的复杂背景下,龙港这个以五个小渔村为基础的新设小镇,被迫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的力量,以港兴商,以商促工,以业扩城,成为“温州模式”的重要发源地,作为中国第一座“农民城”崛起,成为特大镇的典型和首批“镇改市”试点镇。作为费孝通先生“小城镇大问题”的拓展性研究,以追踪田野调查为基础,采用深度访谈与参与式观察方法,结合档案和统计数据,刻画龙港发展进程,提炼发展经验,剖析发展困境,追踪撤镇设市历... -
2020 / 09 /15
日本如何预防公共卫生危机——基于地方政府的视角
摘要:坚持预防为主,是世界主要国家在构建和完善公共卫生危机管理体制时所遵循的基本原则。被国际社会誉为"危机应对优等生"的日本,坚持将危机预防作为公共卫生危机管理最为核心的工作,并在地方层面构建起以保健所为
首页上页1下页尾页